在AI浪潮中,闪梭以“科影融合”重塑内容的未来
当AI生成视频成为全球热议话题,内容产业正在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从Runway到Pika,从Stability到OpenAI的Sora 2,新兴的视频生成平台正重新定义“内容生产”的边界。生成技术正在让创作民主化,也在悄然改变观众、创作者与内容的关系。而在这股浪潮兴起的数年前,闪梭传媒就已开始布局这一赛道。
近日,闪梭传媒正式入选北京市2025年第三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标志着其在“影视+AI”方向的长期研发获得官方认可。

闪梭传媒的创始团队深植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核心,团队成员曾参与投资和制作《逃出绝命镇》、《飓风营救》系列、《黑色党徒》、《解药》、《Fluxx》等国际知名影片,对内容创作、叙事结构与工业化流程有着深刻理解。正是这种电影工业体系的经验,让闪梭在面对AI浪潮时,比绝大多数科技公司更懂“内容的灵魂”。
不同于“技术生成内容”的单向思路,闪梭提出“内容共生”的概念——未来的影视作品,不应由技术主导消费者,而是让观众参与创作,成为内容的一部分。闪梭创始人Jonas Hu表示:“生产什么让人看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打破技术壁垒,让AI成为每个人表达想象力的工具,而不是门槛。”
为此,闪梭传媒在过去数年中持续投入研发,形成了多项“科影融合”专利技术,覆盖AI影像算法、动态叙事建模、情绪交互系统和沉浸式内容渲染等方向。这些技术为AI影视创作提供了从生成到演绎的全流程支持,使AI不仅能“画面生成”,更能“叙事生成”。
闪梭称,这些研发将最终落地为一款面向全球创作者的AI影视实验项目,计划于 2028年第四季度发布首个Demo。该项目将融合影视工业级叙事逻辑与AI创作工具,帮助用户根据个人偏好生成可编辑的短片、广告、甚至故事宇宙。
入选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是闪梭从影视投资公司向科技创新企业跨越的重要节点。它代表的不只是技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内容产业形态的转向:当AI不再只是生产工具,而成为叙事媒介,“电影”也许将不再是被动观看的作品,而是一场人人参与的创作。
在AI重塑内容的时代,闪梭传媒正用好莱坞的故事力与中国的技术力,搭建起“科影融合”的桥梁——让技术拥有情绪,让故事拥有未来。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