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世界,汉代博望侯张骞手持旌节凿空西域的创举直至今日依然振奋人心。
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根基”;而开源鸿蒙项目管理委员会(PMC)主席、总架构师任革林和他的同道者们投身的,是一条“开源操作系统之路”,它关乎数字时代所有应用的“根基”。
相似的是,这条新“路”的开辟,同样充满了未知、艰巨与孤独;但不同的是,它的终点不是地理的边界……

布道之艰:从“围炉烤肉”到“十人坚守”
任何一场底层的、根本性的变革,都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阻力,也需要信息传播的支撑。任革林将这项事业称为“布道”。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交互的底层基座,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全球的操作系统技术与生态体系由外国主导,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正经历从技术改编到完全自主研发的蜕变。
这条路,是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一战。
任革林回忆,鸿蒙2020年的第一场布道,汇聚了50多位国内顶尖的技术领袖。现场气氛热烈,众人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未来充满信心。会后,大家一同围炉烤肉,举杯畅饮,“那番酣畅淋漓的场景,至今难忘”。
然而,理想的热忱很快被现实的崎岖所冷却。任革林坦言:“布道之路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崎岖”。短短两年过去,当初那50多位“种子布道师”,仅剩下了10余人仍在坚守。
从50到10,这个数字的锐减,残酷地揭示了“开路”的艰巨性。它不仅需要资金与资源的持续投入,更需要一种近乎偏执的理想情怀与坚定信念的支撑。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不只是一次商业尝试,更是一场“我们不仅要赢,而且必须要赢”的突围战。
开创之路:“贡献者主导”的社区凝聚力
面对“匈奴”(旧有生态的阻截)与“险阻”(技术攻坚的挑战),这10余人的坚守为何能星星之火,再度燎原?
答案在于鸿蒙选择的“开路”模式——开源。
鸿蒙的研发早在2012年便已启动,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沉淀,团队于2020年将核心技术贡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启了开源生态的共建之路。
这一创举至关重要。OpenHarmony 属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其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贡献者代表和相关领域专家,这确保了项目的技术中立性、公开透明。
更核心的是,OpenHarmony 社区秉承“贡献者主导”的原则。从普通开发者到贡献者,再到技术领域负责人(SIG组长),乃至项目管理委员会(PMC)委员、主席,社区都设有清晰的晋升渠道和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贡献度越高,话语权越高。
这种模式,取代了单纯依靠“布道”热情的感召,建立起一套开发者“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根基。它让“理想情怀”得以落地,让开发者的每一行代码、每一次贡献都能被看见、被尊重,并真正影响技术的走向。正是这种开放、透明的社区治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从“观望”转向“坚守”,最终成为“开路”的中坚力量。
根基夯实:从“十人坚守”到“十余行业”
坚守与开创,换来了生态的“开花结果”。当初的十余人,如今已发展成一支庞大的力量:
·社区规模:开源鸿蒙凝聚了8,700多位开发者的智慧,代码规模突破1.3亿行,累计发布了九个版本。
·生态规模:超过400家生态伙伴加入共建,已有1,200余款产品通过了兼容性认证。
·生态深度:开源鸿蒙正深度赋能能源、电力、金融、交通、水利、教育、医疗、航天等10余个行业。
生态的深度表明,“布道”成果并非空泛的蓝图,而是已渗透到国计民生中。在教育行业如电子学生证、电子白板,在金融领域如POS机、柜员机、一体机。甚至在电力和卫星上,开源鸿蒙系统也已经被使用。
一个良性的生态正在形成。深开鸿、润开鸿、开鸿智谷等众多企业专门成立了部门或公司,支撑开源鸿蒙的技术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等研究机构也加入了生态和技术体系。同时,社区还和国内三十多所高校成立了OpenHarmony高校俱乐部,部分高校还专门开设了鸿蒙相关课程。
从10余人坚守,到赋能10余行业,开源鸿蒙的“根基”已然夯实。
“超级终端”的终极图景
这条“开源操作系统之路”,最终要通向哪里?
任革林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构建一个“超级终端”。他这样描述这个终极图景:
1、数据不会割裂。“所有的设备、相关的数据都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利用任何一个设备去访问我的数据。”
2、软硬件能力不会割裂。“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很方便地访问相关的硬件资源。”
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编程范式。任革林举例说,每一个应用都可以看到多个屏幕、多个摄像头、多个鼠标、多台存储器,多个网络的资源。
这,就是“开路者”们为之奋斗的“新世界”。它不是简单地再造一个PC或手机操作系统,而是要彻底打破设备间的物理壁垒和数据孤岛,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统一的、弹性的资源池,从而释放万物智联时代的真正潜力。
“这在以前的操作系统是没有过的。”任革林说。
结语:共赴“胜利之路”
“在我们大汉没有人走过的路,我们叫它‘胜利之路’”。在创意视频《源创者说|开路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任革林借张骞的嘴表达出了社区同仁的辛酸与自豪。
张骞的时代,这条路靠的是双脚和信念。今天,开源鸿蒙这条“胜利之路”,依靠的是全球开发者的代码、智慧与共识。
从2020年50余人的“围炉烤肉”,到两年后10余人的“孤独坚守”,再到如今8700余名开发者 的“强势崛起”,开源鸿蒙的“布道”长征,已经走出了最艰难的“无人区”。
这条路,通向的是一个数据和能力不再割裂的“超级终端”,通向的是一个由中国主导、全球共建的开源操作系统新“根基”。这扇大门已经打开,它正等待着更多“开路者”的加入。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