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品牌建设平行论坛上,由中国联通承建的“元景品牌价值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这不仅是一项创新成果,更是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这家承载“红色通信”基因的企业,正通过AI重塑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壁垒。




  当众多企业仍在探索品牌建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点时,中国联通已悄然完成了一次从“通信基石”到“AI破壁者”的战略跃迁。

  从全面承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到入选国家级医疗、文旅等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试点;从发布央企首个开源智能体平台“元景万悟”,支撑7000+智能体打造,到参与谋划建设海洋资源环境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联通数智发挥央企担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技术深耕+场景革命”的组合拳,探索出了“以数智融合促进数实融合”的产业变革新范式。

  技术深耕:解构“普惠AI”三大战略路

  从当前AI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算力、数据与模型仍是制约规模化落地的三大关键瓶颈。联通数智所推进的“技术深耕”,本质上是一次围绕这三大要素的系统性能力建设,其目的在于系统性破解行业共性瓶颈,从而为“场景革命”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算力领域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风险与高昂使用成本,联通数智选择了一条最具挑战性但也最具战略意义的路径——国产化算力平替。这一选择背后,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更是对产业需求的深刻洞察。

  中国联通布局地域广覆盖的智算服务建设,实现全国超250座城市一城一池;打造算力智联网AINet,实现关键节点间400G跨地域高速互联;合作推出专家并行+PD分离的推理集群,把国产算力的大模型推理吞吐率提升4倍以上。从而有效支撑算力的便捷和高效使用。

  数智公司依托集团资源,全面助力打造“国产算力高地、价格洼地”。其核心突破在于国产算力的多生态适配,联通数智通过元景“国模+国芯”完成5种国产芯片的迁移适配测试,并与芯片厂商共创推出全国首个“单台满血DeepSeek一体机”。

  从产业角度分析,这一系列举措的意义远超技术本身,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性价比的“模型+算力”一体化服务,实质上是在重构AI算力市场的供给结构,有望打破长期以来由国外厂商主导的算力格局。

  数据是AI的“燃料”,但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质量、合规性和可用性往往成为制约AI落地的隐形障碍。联通数智将其在数据治理领域的传统优势转化为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承担国家大数据原创技术策源地任务,实现了从“拥有数据”到“赋能AI”的关键一跃。

  其策略清晰而高效:一是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如在大同、保定等试点城市,为公共和企业数据标注提供安全环境;二是沉淀高质量数据集,已形成超400TB覆盖多模态的数据资源,为模型训练提供优质养分;三是提升数据供给平台能力,并在浙江、粤港澳等地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这套“数据组合拳”,确保了在场景落地时,有充足、合规、高质量的数据支撑模型迭代与应用创新。

  在模型领域,联通数智采取了“自主+融合开放”策略。一方面,自研30多个不同参数和模态的元景大模型,还引入了100多个业界主流模型,攻关了自适应慢思考、模糊思维链等技术,实现推理结果高效、精准输出,确保核心能力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并改造如DeepSeek、通义千问等优秀开源模型,构建覆盖100+主流模型的丰富生态。在此基础上,其打造和开源的的元景MaaS平台及其轻量版智能体开发平台--元景万悟,是“技术深耕”的集大成者,它通过提供低成本、零代码、快交付的工具集,将复杂的模型开发能力“普惠化”,让客户能快速构建智能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联通数智自主研发“元景·智盾”数智安全治理平台,构筑了AI内生安全体系,为模型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扫清了安全隐忧。

  场景革命:技术深耕如何破解行业落地难题?

  当业界仍在争论技术路线时,联通数智坚持长期主义,选择了一条更“笨”却更有效的路:深入行业肌理,疏透每一个细分场景的“数据毛细血管”,以“数据驱动场景”的模式撬动效率革命。

  面对城市治理精细度和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联通数智元景突发快响智能体面向感知发现、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协同处置、辅助决策等5大场景,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风险、分析研判、联动处置。服务政府全域精细化治理,助力建设美好和谐的城市风貌。

  在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TMCTR)的建设中,联通数智展现了其技术在高门槛、高专业性领域的适应能力。通过构建智能体实现了信息自动抓取、智能比对与外文精准润色。不仅大幅提升注册效率,更通过智能审核和跨语言术语转换,显著提升传统医学研究成果的国际注册规范性与专业性,让古老医学借助现代AI更顺畅地走向世界。

  与传统的信息化改造不同,联通数智在船舶设计领域的改造更注重业务逻辑的深入嵌入。专业知识、翻模设计、设计流程三大智能体的构建,不是简单将线下流程线上化,而是基于业务痛点的精准识别,提供针对性智能解决方案,这种“痛点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的思路,或许更具有参考价值,也是AI在传统行业成功落地的关键。

  联通数智的案例实践揭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技术深耕”是“场景革命”的前提,而“场景革命”是“技术深耕”价值的试金石与驱动力。联通数智选择的这条“笨”路——深入行业肌理,疏通“数据毛细血管”,实际上是一条最聪明的路径。它抓住了AI落地的本质:不是技术的炫耀,而是价值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成为了连接技术与业务的桥梁,而场景则成为了技术价值实现的最终检验场。

  在AI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或许我们应该少一些对技术路线的争论,多一些对场景理解的深耕。因为最终,能够深入行业“毛细血管”的技术,才是有生命力的技术。
审核:子良 李海权 震乾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87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