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之滨,生态绿芯;淮畔明珠,向新而行。盐城,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高地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坐拥长三角最大的滩涂湿地(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和坚实的绿色产业基础,是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正以“科技自强、产业向绿”的坚定步伐,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11月26日,由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主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磊达集团联合主办的“国缘V9·问道2025苏商高质量发展(盐城)峰会”在盐城东台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金灿荣应邀出席峰会并作重磅演讲。200余位省内外政产学研各界精英齐聚盐城东台,围绕“科技自强自立,产业向新向绿”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在百年变局中把握新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苏商未来指路,为江苏发展聚势,为实业振兴赋能。
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国平,江苏省工信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东台市政协主席邱海涛,东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兆军出席峰会。苏商会联席会长、江苏磊达集团董事长汤广宏,苏商会常务副会长俞文勤,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兼盐城大区总经理赵明等代表一同参会。
政企同心,共筑绿色创新高地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盐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如何依托生态优势与产业基础,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上抢占先机?东台又如何凭借“生态+产业”双轮驱动,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志忠在致辞中分享了三点思考:第一,回顾“十四五”:江苏以高质量发展塑造成色,筑牢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根基;第二,问道盐城:于绿色转型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样本;第三,奋进“十五五”:以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激发苏商勇立潮头的时代担当。新征程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广大苏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此他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勇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二是争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者;三是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者。

东台市政协主席邱海涛在致辞中表示,东台市坚持对标长三角、瞄准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200亿元,连续三年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目前,东台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并培育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龙头企业与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未来,东台期望在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更大发展,诚邀社会各界前来考察合作,携手共创辉煌。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重构的形势,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兼盐城大区总经理赵明表示,今世缘坚持“三力破局”路径:拼“实力”、稳“定力”、拓“潜力”。他认为,企业价值创新的要义不在于“更喧哗”,而在于“更贴近”:即以可感知的产品力、可复用的渠道法则、可沉淀的品牌温度,穿越需求波动。今世缘期待能与更多城市,尤其是苏北地区的企业携手,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市场开拓等领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方案。
聚智论道,把脉产业变革路径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企业如何找准赛道、突破瓶颈?峰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分享真知灼见,为与会者带来前瞻思考与实战启示。

“在当代国际社会,科技创新不能‘卡脖子’。技术突破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我们要主动走在前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金灿荣以《从十五五规划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发表演讲。他通过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全面解读了“十五五”规划的主要特点,深刻剖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为与会企业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考。
金灿荣结合历史案例与前沿数据,以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演变。在论及“大争之世”的新格局时,他指出,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力量对比结果将影响百年变局走向。既然国际竞争不可回避,那么我们更应发挥本国产业、资源、文化、组织等方面的优势,把握时代大势,深入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江苏磊达集团董事长汤广宏以《立足百年产业,驱动三大引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磊达之路》为题作精彩演讲。他在演讲中回顾了磊达集团五十余年的创业历程,提出以“管理改革、技改投入、选人用人”三驾马车驱动新质生产力,通过“智改数转”全面提升效能:传统水泥产业减排降耗;钢帘线产业自动化率达87%,产品远销多国;全覆盖数字化系统减员300余人,设备事故降87.6%。未来五年,磊达集团计划再投100亿元,打造“AI+产业大脑”,聚焦水泥高端化、钢帘线黑灯工厂、新能源零外购电,并推动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他强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力争5-6年再造“员工最富、企业最强”的新磊达。

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胡国平发表了《科产融合向海图强,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作为省级沿海开发主力军和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集团坚持科产融合,培育“蓝色引擎”,推动海洋种质创制与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在产投赋能方面,集团推进渔光互补、近零碳园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等项目,布局双碳战略新兴业务。陆海统筹方面,实施盐碱地治理、全域整治与数字渔场建设,新增耕地约3.5万亩,提升“蓝色粮仓”质量。他表示,未来将更大力度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与战新产业投资,服务沿海高质量发展。
高峰对话,共绘新质生产力蓝图


新时代的企业家如何理解并践行“新质生产力”?在高峰对话环节,苏商会常务副会长俞文勤担纲主持,与五位江苏企业家代表同台论道,围绕“展望十五五,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寻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尤利卡(江苏)集成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大泉表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在变电站这一细分领域的深耕,产品全部出口,通过深入研究各国标准并完成多项国际认证。他强调在哈萨克斯坦零下43℃、沙特55℃等极端环境中仍保障产品可靠性,并通过美国实验室模拟17级台风测试,以高标准构建行业壁垒,实现“得标准者得市场”。他坚信,企业专注本业,切忌盲目投资,定能行稳致远。

世目特种防护用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梦璐用“韧性增长”总结2025年经营状态。她指出,技术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技术研发构建专利护城河,同时拓展市场边界,从工业防护延伸至高端运动品牌、安全应急领域,以多元化渠道应对行业波动。她认为,韧性体现在技术深耕与市场战略升级的双重能力,最终实现逆势增长。

江苏汉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成强调,“坚持与精准制造”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创业29年,公司扎根盐城16年,培养出了一批十年以上工龄的技术工人,机械装配精度可达10微米以内(头发丝约70微米)。通过高精度制造与稳定团队,在电子行业高端装备领域形成竞争力,并依托盐城产业环境实现人才与技术的长期积累。

帆软软件联合创始人陆沈磊表示,“实事求是”是帆软的核心文化。企业内部以数据驱动管理,严格考核人效、回款等指标;外部以客户真实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注重年费续约率而非单纯合同额。面对AI冲击,他提出优先帮助客户完成数据治理,再逐步推进AI应用,并与头部企业共创迭代产品,坚持“用数据说话”。

江苏澄擎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存指出企业面临“人才结构升级”的挑战。当前,企业需要的是贯通光伏、储能与用电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技术专才。她尝试通过校招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新生力量,但30人中仅3人留存。其解决方案是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通过EPC总包能力拉动组件销售,并推动组织协同,从制造孤岛迈向生态化服务。

此外,为加速企业AI布局,增强企业家尤其是青年企业家的AI领导力,峰会现场还举行了国缘V9·苏商(盐城)AI青年企业家领导力培育工程启动仪式。由苏商会与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之江商学共同打造的《2025青年企业家AI领导力行动计划》,为苏商群体深度赋能。该计划将通过主题寻访、企业参访、融通对接等系列活动,构建AI赋能生态,助力青年苏商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上午,由东台市人民政府、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主办,江苏磊达集团承办的“2025苏商·东台经贸合作交流会”活动同期举办。活动以“相遇东台 共‘链’未来”为主题,组织参会企业家实地考察磊达集团,并通过开展产业恳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东台的产业发展情况,深入解码盐城的产业特点,共同探讨发展机遇。
“国缘V9·问道2025苏商高质量发展(城市)峰会”由苏商会与今世缘酒业战略携手,联袂43位苏商会联席会长聚力同行。“问道2025”不止于一场峰会,更是一个持续赋能的长效平台,目前已在无锡、常州、苏州、上海、南通、杭州、南京、盐城8地成功举办。

本次峰会由苏商会执行秘书长汪海峰主持。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