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至6月,《中国企业报》集团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开展了交流互访活动。双方不仅深化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相互了解,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更明确了“五位一体”的合作推进路径,一幅跨越山海的中巴产业合作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中巴友谊牢不可破、坚如磐石,两国用行动诠释了“铁杆兄弟”的情谊。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政府迅速向巴方提供援助,创造了中国对外救灾援助史上的多个“第一次”。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建设。2015年,两国明确了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此后,中巴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走廊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边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七十余年来,中巴两国守望相助,已发展成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5年6月30日,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驻华首席记者兼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新闻联络官侯成、巴基斯坦首相办公室投资委员会驻华投资参赞蹇鹏一行对《中国企业报》集团进行了回访,与吴昀国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共同制定了“五位一体”的合作推进路径——从组建中巴产业合作办公室,到创办《中巴产业合作周刊》;从组建《中国企业报》战略发展理事会中巴产业合作专委会,到成立中巴国际实业开发公司、打造中巴合作全产业链体系,这一系列举措将为两国开展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深化建筑产业全面合作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北邻中国,西连阿富汗和伊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巴基斯坦人口红利显著,截至2024年末,人口规模已超过2.4亿,位列全球第五。
巴基斯坦首相办公室投资委员会驻华投资参赞蹇鹏表示,巴基斯坦建筑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得益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推动作用。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住宅和商业地产的需求增长,尤其是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等核心城市,这为中国建筑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同时,巴基斯坦也希望学习中国在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项目管理经验,不断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经贸投资联动领域的深入合作。
为发挥建筑产业链协同效应,《中国企业报》集团特制定了“全链条资源集聚计划”。吴昀国表示,建筑全产业链涵盖从原材料供应到设计、施工、运维等全流程环节,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中国企业报》集团将组建战略发展理事会中巴产业合作专委会,从开发商、建设商到运营商,各精选5—10家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将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与当地需求深度结合,通过打造建材产业园区等模式,将组装加工环节落在当地,既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合作共赢。
据介绍,《中国企业报》集团战略发展理事会中巴产业合作专委会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巴产业合作的高端协调与赋能平台,依托双方官方背景机构权威背书,衔接政府与企业,打通政策与市场,促进项目加速落地。理事会通过整合巴方权威政策、产业信息与中方企业资源、科技成果,协调解决企业全球化布局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推动构建基建、能源、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全链条产业孵化体系。
政策红利叠加区位优势,打造区域经济新枢纽
据蹇鹏介绍,在巴基斯坦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区内,一项项政策红利正为投资者铺就“黄金赛道”:开发商和特区企业可享10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为建立特区及特区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一次性减免关税等等。这些优惠政策与巴基斯坦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叠加效应,作为连接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的枢纽,巴基斯坦被誉为“亚洲支点”,其丰富的海外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各项优惠政策,使其成为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的金色桥梁。
中国是巴基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其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207.6亿美元,中国对巴出口额为173亿美元,自巴进口额为34.6亿美元,贸易顺差138.4亿美元。蹇鹏表示,中巴贸易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合作的共同目标,一是做大贸易基数,增加准入产品种类,扩大进出口规模等;二是调整贸易结构,比如中国原有的产品输出模式可以调整成半成品输出,在巴当地组装加工,实现产品本地化,再向欧美市场出口,可以实现综合税率的大幅下降。通过区位优势叠加政策红利,巴基斯坦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经贸往来”到“命运与共”,共谱建交75周年华章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高官会议上,巴基斯坦交通部副部长阿里·谢尔·马哈苏德表示,可持续性、包容性和社会责任应成为交通领域的指导原则,巴基斯坦高度赞赏并全力支持中国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领域的多项倡议。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具有战略通道重塑、经济发展助推、区域联通强化的三重战略价值,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的核心载体。
“中巴友谊历久弥坚,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当前正处于深化中巴双边合作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及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中巴经济走廊的升级版,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阿斯拉姆·乔杜里道出了对双方合作的深层期待。
2019年12月1日,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议定书生效并于2020年1月正式实施,中方对巴方重点关注的棉纱、皮革、服装、水产品、坚果等出口优势产品实施关税减免;巴方则对中方重点关注的机电、家具、纺织、磷肥、玻璃制品、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等出口优势产品实施关税减免。未来,中巴产业合作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
明年就是中巴建交75周年。如今的中巴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经贸往来,升华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中国的建筑标准、先进技术与巴基斯坦的市场潜力、区位优势深度融合,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范式正在形成。深厚的历史渊源、迫切的现实需求、牢固的友谊基础,让中巴命运共同体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吴昀国强调,中巴产业合作要有长远规划,既要着力打造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中巴友谊在产业合作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从伊斯兰堡的高层社区蓝图,到横跨欧亚的转口枢纽网络,中巴产业合作正以建筑业为支点,撬动产能合作、贸易平衡、人文交流的深度联动。中巴两国正用产业合作的画笔,在“一带一路”的画卷上描绘新的传奇。当“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融入每一个合作项目,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场跨越七十年的友谊,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