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与职工之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专业和热情穿针引线、化解矛盾,用责任与担当守护和谐、传递温暖。他们就是劳动关系协调师。在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他们默默坚守、步履不停,以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一个个和谐共赢的温暖故事。

  王硕:情系职工促和谐

  在黑龙江七台河市农投农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王硕以细腻与坚毅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了持久的温情。她探索出的“制度筑基、数字赋能、人文关怀”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成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有效实践。

  在制度建设方面,她牵头完善劳动合同与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全员合同签订率100%;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有效激发职工积极性;还组织多项培训,助力38名职工获得技能证书,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在数字赋能层面,王硕主导开发了覆盖19家权属公司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用工数据实时同步和风险动态监测,推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迈向智能化、预防化。

  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始终如一的真诚关怀。2019年,她牵头专班破解81名老矿工退休难题;2022年,又多方协调医保、税务等部门,修复1152名职工的医保断档问题,守住了他们的“救命钱”。在日常工作中,她为孕产期女职工灵活调整工作安排,为残疾职工精准适配岗位,将点滴关怀落到实处。

  此外,王硕还将自身实践经验提炼升华,参与制定《黑龙江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为同行企业提供了宝贵范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坚守,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职工的权益,也护航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宁云:千案千调显初心

  在安徽省蚌埠高新区,宁云的名字被许多职工和企业所熟知。自2015年工作以来,她累计处理劳动纠纷案件超千起,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面对复杂多样的劳动争议,她始终坚持“一案一策、精准调解”,灵活运用“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以及“多方联动”等方式,将大量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在某企业系列欠薪案件处理中,她迎难而上,主动协调法院与公安部门介入,创新采用“仲裁分案+执行接续”的工作模式,最终成功帮助64名职工追回欠薪310余万元。这不仅是一笔沉甸甸的金额,更是64个家庭的安稳与希望。

  宁云深知,劳动关系的和谐不能仅靠“事后解决”,更需注重“事前预防”。她经常走进企业开展劳动法律宣讲,指导规范用工管理;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劳动关系风险排查与预警机制,实现劳动争议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作为党群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她还将党建与劳动关系协调深度融合,通过党员示范、法律帮扶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非公企业的凝聚力和治理水平。她常说:“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们多做一点,职工就能早一点安心。”九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她成为了职工心中的“贴心人”和企业眼中的“公平秤”。

  姜涛:心系职工办实事

  在安徽省敬烨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姜涛以十余年的真诚奉献,赢得了职工们发自内心的信赖与认可。他始终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作的核心,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职工福祉、积极化解矛盾,切实为职工谋幸福、为企业凝聚合力,成为大家口中名副其实的“稳定器”。

  在他的主持下,企业全面重构了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并落实50余项规章制度,从考勤休假到福利奖惩,为职工权益织就了一张坚实的“保障网”。与此同时,他持续关注职工的衣食住行:翻新宿舍、优化食堂、改善车间环境,并稳步推动薪酬增长。这些点滴努力,让企业职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面对矛盾纠纷,姜涛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2024年,一场因工作任务分歧引发的冲突几乎进入法律程序。他没有回避,而是反复与企业、职工双方进行协调,从法律和人情多角度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彼此谅解、握手言和。这不仅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秩序,也守住了职工的信任与尊严。

  他常说:“职工的事没有小事,桩桩件件都连着人心。”正是这份厚重的责任感,让他从容穿梭于“制度架构师”“生活服务员”和“矛盾协调员”的多重角色之间,成为职工心目中那位“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这三位劳动关系协调师虽身处不同地域、岗位各异,却共同诠释了这一职业的使命与价值。他们是法律的守护者,是矛盾的化解者,更是职工的贴心人。从千案千调的调解一线,到企业制度的点滴完善;从数字化的前瞻探索,到职工权益的细致守护——他们用耐心、智慧与热忱,默默夯实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根基。

  劳动关系协调师正以扎实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职业篇章,也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注入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点赞(1245)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