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十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创·领| AI+施工精细化管理房建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会议以“穿越周期,遇见美好| AI+施工精细化管理”为主题,聚焦AI+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和落地实践,通过经验分享的方式,探寻AI+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先军作主题报告,剖析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核心问题,分享广联达以“AI+数字工地”重塑工地现场数字化场景,实现生产要素、现场作业、过程管理及项目决策的全面数字化,为项目省钱、让安全省心,实现管理升级的有力实践,并给出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路径。

1

锚定价值导向  明确数字化转型“根本解”

王先军分析,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牵引下,单项目盈利能力、均质履约能力成为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而打造这两项能力,关键在于构建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从价值导向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开源、节流、提效、控风险。为达成目标,企业需聚焦四项数字化能力建设:一是应对复杂业务模式的能力,确保系统满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需求;二是构建大数据能力,从数据采集、治理到消费,形成数据资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平台化能力,具备自主研发和个性化场景开发能力,支撑未来业务的灵活扩展,以数字化能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是项企一体化能力,筑牢全周期、穿透式管理根基。

从业务视角看,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中枢,项目是重点,工地是基础。实现工地现场数字化转型,保障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是实现项企一体的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王先军认为,当前,AI(人工智能)正成为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其以构建“数据-算法-算力-场景”的闭环为核心,带来两个颠覆性改变: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塑。但同时,AI加持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硬件导向,重点落在大量的技术和硬件投入,采集了碎片化数据,数据对风险处置与数据决策支持较弱;二是聚焦监管,满足了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但缺乏对岗位层的减负。这给数字化应用带来了如何获取高质量数据、如何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两大挑战”。

面对挑战,广联达提出“AI+数字工地”的价值主张:通过AI技术驱动,重塑工地现场数字化场景,把落脚点放在“价值”上,实现生产要素、现场作业、过程管理及项目决策的全面数字化,构建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为项目省钱、让安全省心,实现管理升级。

2

重塑高价值场景 构建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王先军介绍,广联达“AI+数字工地”基于物联网平台与AI平台实现硬件互联与数据智能采集,通过生产要素、现场作业、过程管理和项目决策的数字化,实现项目省钱(项目利润提升30%)、省心(80%规模以上项目0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精细化管理升级。

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石

聚焦人(劳务用工)、料(物资管理)、机(机械管理)等要素,通过AI、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全过程,让业务环节提效,让安全有保障,让岗位作业减负。

一是在劳务管理中,针对讨薪缺乏主动防范能力、数据积累难等痛点,借助AI技术,打通入场、考勤、教育、生产、工资、退场、数据分析闭环,实现劳务从进场、现场用工过程结算到履约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帮助企业构建欠薪纠纷预防体系,减少劳资纠纷损失;通过数据积累与应用,实现从BI看数到AI问数,辅助企业从实名制走向精细化劳务管理。中铁某局某项目应用该系统,工资表、考勤表自动生成,管理效率提升80%,项目未发生一起恶意讨薪事件,让管理人员省心。

二是在物资管理中,通过移动端、AIoT端、网页端的应用,解决订货、运货、验收、卸料、发料、对账6大环节物资量不足、质量难控制、作业效率低、风险难识别、供需双方扯皮等问题,一条数据牵引,全过程业务数据留证,真正实现一部手机解决全项目、全周期、全材料的供需闭环,帮助项目材料止损1%;AI赋能称重材料验收环节精细化管理,AI自动识别,无需占用人力,规避不完全上磅、实称实计、人为作弊,防止进场就亏,自动计算、自动出单,数据自动留存,实现偏差扣量自动计算。物资管理数据积累形成供应商资源库、材料消耗定额、价格库等,实现从BI看数到AI问数。中交某公司应用该系统,收料2.7万次,识别亏方9.5%;2023年砂石扣量节本904万元,开累砂石扣量节本1673万元。

三是在机械数字化方面,通过AI辅助验收、AI证书校验、AI多方协作、AI一机一档等应用,精准赋能机械全周期作业管理,质量提高80%、工作提效90%。AI十不吊安全方案,通过多模态核心算法,全方位覆盖典型场景,实现复杂业务场景预警更准确,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创新采用超高清激光雷达系统、视觉重构系统、智能跟钩视频系统和主动防碰撞系统,实现智能塔机远程辅助驾驶,塔吊司机不用上塔就可以完成吊装作业,作业更安全。陕建沣东项目应用智能塔机,实现4人协作到2人完成的降本提效,降低80%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提升塔机运输效能20%以上。

现场作业数字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助推器

一是模板无人工厂。针对传统模板工程材料损耗大、作业效率低、质量控制难等问题,通过BIM技术创新、配置智能设备等举措,实现智能化软件下料、无人化设备加工、组件化安拆周转、精细化现场管理,成本节约20元/平方米,成本降低1%;质量一次成优,模板工程整体效率提升20%,杜绝安全隐患,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北京建工丽泽商务区项目采用该方案,实现省成本:模板、木方节省26%,劳务费节省2.7元/平方米、共节省6%;高品质:配模方案优化,采用单元板工艺,混凝土质量远超传统工艺标段;提管理:现场作业面干净,文明施工水平大幅提升,模板工程进度提升27%。

二是针对传统钢筋集中加工存在的钢筋翻样困难、断料优化困难、生产出厂环节不清晰等问题,应用钢筋集中加工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BIM联动翻样,一键生成翻样单;AI算法优化断料,提升余料利用率;数控设备联动,原材质量可追溯;电子出库单,部位核算,成本可控,实现“进场-生产-配送-核算”全过程精益管理,降低1%~2%钢筋损失,钢筋翻样、核算效率提升30%,管理效率提升2倍。中建某公司青岛空港商务区项目应用集成化钢筋管理平台,钢筋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较传统模式下降0.5%,减少钢筋成本浪费200余万元;自研“无人化柔性生产”设备,实现房建钢筋无人化加工,单台设备节省人工5人,产能提升20%。

AI+安全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防护网

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责任落实,关键在于预防预控。广联达打造了一款专注于工程行业安全领域的便捷工具——工安宝 ,依托广联达AI大模型+DeepSeek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集成AI检查、AI教育、AI资料、AI问答等核心功能,形成“智能识别隐患、精准教育人员、高效工作流程、即时获取知识”的完整闭环,实现高效安全检查——检查只需一张照片,安全教育场景100%覆盖,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性工作,全面提升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AI+安全整体解决方案解锁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真正实现三防:一是人防,以AI+风险识别,形成任务驱动的检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二是智防,AI自动识别,7*24小时监控,预警提醒;三是技防,设备智能监管,实时采集运行数据,筑牢三道防线。河南省建设集团应用工安宝,机械安全管控效率提升4倍,保障大型机械0事故,安全检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安全生产费用管理风险大大降低。

AI+决策分析数字化是精细化管理智能大脑

广联达打造项目经理专属工具——PMSmart(项目数据决策系统),面向工程项目经理及班子,以算量为基础,以进度为主线,充分利用项目已有数据,不增加岗位工作量,通过AI技术在数据采集、治理、连接、分析决策方面的能力,自动拉通算量、进度、物资、劳务等各类业务数据,帮助项目经理基于实时动态的数据分析决策,提升项目利润。

以AI+钢筋优化管理为例,PMSmart通过AI智能采集,匹配GTJ算量及钢筋翻样数据,规避预算模型错误造成的收入损失、翻样错误导致的钢筋浪费,同时快速锁定问题原因,直接定位到具体构件及图元,较线下表格手动对比,效率提升20~30倍,为项目平均创效2%~10%。同时,广联达AI+PMSmart还具备现场全量数据联动和AI智能问答功能,自动抓取现场进度、资源等全量数据,自动生成材料需用及劳动力计划,任务延期风险提前预警,让决策更全面。

AI+智能问答接入行业大模型,持续输入PMSmart产生的新数据,结合项目物资、劳务、进度等关键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实时给项目经理及班子发送AI项目管理报告,提供智能决策建议。

北京住总顺义某项目通过PMSmart辅助项目对甲方重新计量,钢筋识别量差205吨,混凝土量差约382立方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03万元。陕建集团五典坡安置房项目通过PMSmart量化管理指标,提前识别风险,帮助项目混凝土止损,钢筋优化率提升到5.56%,为项目创效约50万元。

山东三箭石济客专项目通过PMSmart为项目钢筋优化创效约12万元,事前发现进度延期27天,后期进度管理节省成本约100万元,材料需用计划提量效率至少提升50%。

3

系统思考&分步实施 打造数字化转型最优路径

王先军表示,AI+数字施工正在重塑工地的每一个关键场景,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纪元。AI与数字应用的结合,已成为实现项企一体化数据贯通、构建精细化管理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工地岗位工作标准化、智能化,工作效率全面提升;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落地,核心业务场景全面在线,实现全过程PDCA闭环管理;保障数据真实、及时、全面,挖掘数据价值赋能经营决策,形成企业数字资产,助力企业经营看得清、风险控得住。

王先军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系统思考、分步实施。一是统一思想,确保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认知一致,形成合力;二是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系统标准、融合标准及应用标准,确保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梳理场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项目特点,梳理出具有高价值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四是分级实施,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示范性项目、应用型项目、新开工项目等分级实施策略,确保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最后,王先军说,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找准方向,将落脚点放在“价值”上,以AI+数字施工构建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提升单项目盈利能力、均质履约能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将围绕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持续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让每一位建筑人有成就。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52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