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杭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现场,中国停车产业大会顺利召开。大会以“新亮点、新动能、新机遇”为主题,聚焦城市空间数字化发展趋势。来自全国200余位政府机构、企业代表、研究机构及行业协会人士齐聚一堂,共话行业未来。

  捷顺智城总经理凌广文在会上发表题为“聚势,创值——共创城市停车资产新路径”的主题演讲,分享了这家老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探索与思考,反映出停车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

  33年积淀,坚持专做好停车这件事

  “捷顺第一个特点是活得比较长。”凌广文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位2023年才加入捷顺智城的总经理,坦言自己能够以相对客观的视角看待这家企业。成立于1992年的捷顺,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2011年在A股上市,成为行业内的常青树。

  在他看来,企业的持续成长源于三个关键特质:专注、积累与拥抱变化。

  首先是专注。“捷顺33年就坚持做停车这一件事,把一件事做深做透,才能走到今天。用我们内部的话来说,叫‘把栏杆做成标杆,把抬杆做成信任’。”

  其次是积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连接了6万多个车场,运营着3000万个泊位,拥有1.5亿注册用户,基本覆盖了私家车的核心用户群体,久久为功的沉淀在资源和做法上逐步形成了企业的格差优势。”

  最后是拥抱变化。“从机械时代到智慧停车,再到现在的数字化资产运营,始终在牵引不同时代的需求变化。正是这种开放拥抱变化的态度,推动公司持续生长、不断蜕变。”

  正是基于这样的专注、深厚的积累,以及持续变革的能力,捷顺才为现在的战略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在行业的几次大潮中,始终走在前面。

  百亿市场见顶,拥抱停车资产新蓝海

  过去,捷顺最擅长的是系统和设备售卖,每年相关营业收入约20亿元。然而,这个百亿级市场已经显现饱和迹象。与此同时,中国停车费产业规模从2014年的3500亿元增长至当前的1.5万亿元,全国车主数量超过5亿,近三年新增车主5000万,年复合增长率4%。

  面对设备市场的瓶颈与停车费市场的广阔蓝海,捷顺开始战略转向。“近三年时间,我们将重心放在研究用户的需求。”凌广文表示。

  这一转变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过去三年,捷顺投入20亿元用于停车资产经营,通过运营增值实现了平均33%的资产提升。这一成绩来源于企业从简单设备提供商向深度运营者的根本转变。

  发现隐形巨头,物业公司成关键突破口

  “其实最大的停车公司是物业公司。”凌广文分享了一个重要发现,“随便拉一个物业公司出来,都是几十万个泊位。”然而传统上,物业公司仅将停车作为配套服务管理,未将其视作可主动经营的核心资产。

  这一发现为捷顺提供了新方向。企业开始研究如何将停车资产从简单的临停和月租管理,转变为可主动经营的资产。通过深入研究供需关系和定价逻辑,捷顺开发出近160种经营策略,赋能资产经营增值提效。

  其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捷顺推出“存量保底+增量分成”的新模式,与传统的承包经营划清界限。“真正去创造有增量分成的部分,然后与客户共享,这才是可持续的。”他强调说。

  从经营单个场,到运营一座城

  捷顺的目光不止于单个车场运营,而是指向整个城市的停车生态。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一张网难融合、用户服务单一、国有资产盘活困难”三大痛点,企业做出了大胆决定:全面开放。

  “今年我们完全开放。”凌广文会上强调,“1.5亿车主和6万个车场数据,主动免费、无偿地开放给平台公司。”这一决策源于企业的高度共识:如果平台公司经营不好,整个行业将更加艰难。

  数据开放只是第一步,激活才是关键。捷顺在深圳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预约共享模式有效提升了数据平台活跃度。在深圳的医院、交通枢纽和公园,预约停车已实现常态化应用。

  共享模式被捷顺细分为多个层级:邻里共享、街道共享、片区共享乃至城市级共享。以深圳龙华区某街道为例,通过街道级共享车位模式推出近7000个车位,有效缓解了区域停车难问题,在平台开放的同时,也提升了资产利用效率。

  用户价值回归,从B端思维到C端关怀

  长期起来,智慧停车行业多聚焦B端业务,忽视了最终用户的服务体验。捷顺意识到,平台数据的价值不应仅限于余位信息,而应转化为用户的优惠信息和便捷体验。

  “平台一定是基于用户优惠信息而产生活跃。”他表示。捷顺正在推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优化,当用户找不到车位时,系统可推荐周边优惠车位。同时,借助AI技术,实现真正的“出行即服务”体验。

  捷顺还引入了互联网思维,建立分销体系鼓励用户间的推荐分享。“原来智慧停车公司资产和用户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有效运营。现在平台公司掌握全市资源,用户聚焦,容易形成业务销售逻辑。”

  停车+旅游,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

  捷顺最近探索的一个方向是停车与旅游的融合。中国西部某旅游城市年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其中一半为自驾游客,为停车与旅游结合提供了天然场景。

  “出行异地旅客非常迫切想要知道城市核心景区有没有车位,以及能提供哪些服务。”捷顺正在研究如何将停车服务与当地特色、服务结合,转化为旅游二次消费。同时,借助1.5亿用户基础,捷顺平台可成为旅游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具体实施上,捷顺计划推出“旅游停车权益卡”,为异地游客提供三天停车权益,激活异地用户在本地的停车服务体验。

  换赛道,从设备商到城市合伙人的蜕变

  “单纯卖设备和系统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城市停车,该建的都建完了。”凌广文直言不讳。面对这一现实,捷顺决定全面切换赛道。

  未来,捷顺将带着资金和能力与平台公司合作,共担风险、共创价值,从运营中获取合理利润。这一新模式,正推动企业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城市停车运营合伙人的重大转变。

  “开放协同、聚力共创、深度运营、价值共享”已成为捷顺的新发展方向。作为行业重要参与者,捷顺的转型实践不仅关乎自身成长,也为停车产业的演进提供了参考。

  在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停车不再仅仅是停车,而是成为连接城市服务的重要节点。捷顺的探索表明,通过开放合作、深度运营和价值共享,传统产业完全可以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城市高质发展的重要力量。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176)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