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航宇大厦成功举办。论坛以“新服务、新突破、新生态——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落地见效,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合作承办,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严卫群共同主持。国家有关部门、市区有关单位、相关驻华使馆、金融机构、部分头部民营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商协会代表、境外嘉宾180余人参会,共商金融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

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现场
政策引领:法治化环境夯实发展根基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高度,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罗来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等政策落地显著改善了融资环境,下一步需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破解“连环债”难题,推动融资方式从依赖实物抵押向信用融资转变。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骏在致辞中强调,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持续滋养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民营企业需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核心竞争力,政银企协同构建健康金融生态。
创新实践:科技驱动金融服务不断升级
论坛聚焦金融创新如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局长周诚君提出“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使用可追溯”,助力构建精准化梯度融资体系。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合透露,建信投资累计落地项目超5000亿元,连续九年同业第一,约1/3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未来三年将大幅增加股权支持民企的规模和数量,有效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科技企业代表则从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角度提出破局思路。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新金融行业总经理张翅以“深化金融服务,金融大模型的破局时刻”为题,围绕“AI赋能金融数字化升维”展开演讲,提出金融行业全栈AI能力体系构建方向。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重点阐述了“智能体”概念,智能体革命将重新定义生产关系、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助力民营企业降本增效。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从“生命科学与科技创新融合”视角进行了分享。
生态共建:耐心资本长效赋能新质生产力
以“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构建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长效机制”为主题的圆桌交流,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主持。

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桌交流环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总监杨叶阳,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国际金融协会IIF亚太地区首席代表、中国研究主管马青,北京福佑多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单丹丹,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彭小波等嘉宾,从政策设计、基金运作、投资实践、国际经验、企业需求等维度深入探讨。
嘉宾们一致认为,培育耐心资本需政府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发挥专业价值发现作用、企业夯实技术自主与基本面,三方协同打破壁垒,形成“始于科技、成于金融、兴于产业”的良性循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遴选子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峰瑞资本等市场化机构则呼吁政策规则协同,减少“合成谬误”;企业代表则强调与资本的“透明互信”,通过深度尽调建立长期共识。
前沿洞察:多元路径激发民营经济新动能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指出,民营企业应进一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赛道。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研发、物流、检验检测、金融、绿色低碳、数字化、贸易、知识产权、专业咨询、人力资源等十大类范畴,既能缓解制造业内卷,又能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可盘活写字楼资源,为“十五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出,“政策活、企业活、资金活”,中国企业在AI、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突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回升,国内资金对权益资产关注度恢复。他强调,重科技与促民生并不矛盾,完善的社保体系能扩大内需,让民营企业产品“卖得上价”,形成“研发-生产-消费”良性循环,助力打破低物价循环,推动经济回归正循环。
从法律保障到政策支持,从技术创新到模式突破,金融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赋能方式,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金融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活力充分迸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审核:张斌 孙红
校对:米果 晓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