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电子与无线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一场覆盖20国企业、承载2000余项创新成果的行业盛会即将启幕,一套直指"体验升级"的技术标准体系正加速落地。CEIC组委会副主任、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秘书长杨涛,同时肩负着产业展会搭建与技术生态构建的双重使命。近日,围绕2025消费电子创新大会(CEIC 2025)的筹备亮点与WLAN产业的发展路径,杨涛接受了专访。

  CEIC 2025:1.5万平米的"创新生态缩影"

  记者:作为CEIC组委会副主任,您能否介绍本届大会的核心定位与筹备亮点?

  杨涛:本届大会以"新电子·新体验·新消费"为主题,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本质是打造一个"底层根技术—创新产品—精彩体验"的全链条展示与对接平台。我们用1.5万平米的展览规模,聚焦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园、数字健康与新技术芯片五大核心领域,这既是对当前消费电子创新热点的精准把握,也是对产业未来方向的明确指引。

  从参展阵容看,近300家企业涵盖了国内外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军者。既有华为、比亚迪、荣耀等本土龙头,也有Samsung、Toshiba等国际品牌,更有华强北一条街、高校创新区等特色展区,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图景。这种多元主体的集聚,正是深圳消费电子产业生态的生动缩影——2024年深圳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增加值超2000亿,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这样的产业基础让大会具备了天然的号召力。

  记者:大会在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对接方面有哪些创新设计?

  杨涛:技术最终要服务于产业,产业需要资本的助推。为此我们构建了"论坛+赛事+碰投"的三维对接体系。3场主论坛与16场分论坛将聚焦根技术突破,300余名行业领袖会深入探讨AI赋能、跨场景互联等关键议题;第二届"星闪杯"应用挑战赛总决赛将挖掘年轻创新力量,让星闪技术在智能家居、AI机器人等场景的潜力得到释放;而创新"碰投会"则直接搭建技术与资本的桥梁,十余家家顶级资本机构现场对接项目,加速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进程。

  我们还特别加入了人文与科技融合的元素,比如菁彩音乐节将采用全球首个AI音频编码标准菁彩声Audio Vivid,让观众体验三维空间的精准声效定位。这正是我们想传递的理念:技术创新要充满"生活温度"。

  WAA立局:从标准制定到体验落地

  记者:作为WAA秘书长,您如何看待当前WLAN产业的发展阶段与核心矛盾?

  杨涛:当前WLAN产业正处于Wi-Fi 6普及与Wi-Fi 7商用的关键过渡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WLAN设备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核心,中国市场因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表现尤为突出。但产业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性能与体验不匹配"的核心矛盾——很多设备参数达标,但在高密覆盖、多设备并发等实际场景中体验不佳。

  这正是WAA的核心价值所在。不同于传统侧重技术合规的认证,我们建立了覆盖宽带、时延、漫游、连接、安全和运维的六大维度评估体系,弥补了无线局域网性能认证的空白。2024年底发布的《WLAN先进体验技术白皮书》和全新测试平台,就是要通过"标准+测试"双轮驱动,让技术指标真正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升级。

  记者:Wi-Fi 7作为新一代技术标准,WAA在推动其商用落地方面有哪些举措?

  杨涛:Wi-Fi 7实现了传输速率突破30Gbps、延迟低至1ms的飞跃,但其多链路聚合、高频段扩展等特性对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WAA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启动Wi-Fi 7设备性能体验测评服务,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生命周期测试支持,目前华为已有企业级Wi-Fi 7产品获得我们的"卓越"认证;二是推动关键元器件协同,针对Wi-Fi 7对信号纯净度的高要求,我们正联合产业链企业优化BAW滤波器等核心部件的适配性能;三是开展市场教育,让消费者理解Wi-Fi 7在8K视频、云游戏等场景的独特价值,避免"技术过剩"的认知误区。

  值得注意的是,Wi-Fi 7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正探索其与5G的融合路径,通过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室内外无缝连接体验,这在智能座舱、工业互联网等场景有巨大应用潜力。

  生态协同:从技术闭环到全球互联

  记者:CEIC与WAA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如何形成协同效应?

  杨涛:两者是"技术内核"与"展示窗口"的关系。WAA的标准成果将在CEIC上实现具象化呈现,比如我们将联合会员企业设置WLAN先进技术展区,现场演示Wi-Fi 7在智能家园、数字健康场景的应用案例,让观众直观感受低时延连接带来的体验提升。

  反过来,CEIC也为WAA提供了产业需求的"感知触角"。通过与参展企业、开发者的互动,我们能及时捕捉到智能汽车车联网、AI终端等新兴场景对WLAN技术的新需求,从而推动标准体系的动态升级。这种"技术输出—需求反馈—标准迭代"的闭环,正是生态协同的核心价值。

  记者:在国际合作方面,WAA和CEIC分别有哪些布局与进展?

  杨涛:标准的生命力在于互联互通,产业的活力在于开放合作。WAA已与IEEE 802.11、SAMENA电信委员会等国际权威组织建立合作,与WBA、Wi-Fi NOW等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体系的兼容对接。在巴西等新兴市场,当地对提升教育、医疗领域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的需求强烈,我们正与当地机构探讨WAA认证落地的可行性。

  CEIC同样体现了开放属性。本届大会吸引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与,六大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将设立展区,这为全球消费电子企业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平台。我们还在巴西联合主办了产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将大会的资源对接模式延伸到海外,推动"深圳创造"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

  未来展望:技术向善与产业共生

  记者:面对网络安全、绿色低碳等行业挑战,WAA有哪些应对思路?

  杨涛:安全是无线通信的底线,绿色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安全领域,我们正将Wi-Fi密盾等创新技术纳入认证体系,从根源上防范空口抓包、暴力破解等风险,满足政府、金融等行业的高安全需求。在绿色低碳方面,我们的测试标准已加入能耗评估指标,鼓励企业通过AI智能潮汐算法等技术降低组网能耗,实现"比特管理瓦特"的能效优化。

  这些理念也将在CEIC上重点传递。我们设置了"绿色通信与安全创新"分论坛,邀请企业分享实践案例,推动全行业形成"安全合规、节能高效"的共识。

  记者:站在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您认为消费电子与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杨涛:我认为有三个核心趋势:一是"体验定义产品",用户不再满足于参数堆砌,而是追求跨设备、全场景的无缝体验,这要求技术标准必须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二是"根技术驱动创新",从芯片设计到操作系统,底层技术的突破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CEIC聚焦新技术芯片领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三是"生态共荣取代单点竞争",无论是WAA推动的"联盟内外生态双循环",还是CEIC搭建的跨领域对接平台,都印证了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

  深圳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创新高地,已形成从研发设计到品牌服务的完整生态链,还有50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终端基金等政策支持。我们希望以CEIC和WAA为双支点,既能让全球看到中国技术创新的实力,也能通过开放合作让产业生态更具活力,最终实现"技术向善、产业共生"的发展目标。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95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