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庆作为我国制造业重镇,承担着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重大使命,当下正抓住机遇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技术改造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的关键路径,重庆市紧抓“机制完善、数字赋能、绿色发展、政策协同、服务支撑”五个重点,以技术改造为牵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抓机制完善,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无论是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部署,还是代表委员的热议内容,新质生产力都是热门词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重庆市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的关键一招。如重庆连续多年持续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技术改造实现整体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5.3万台,同比增长90.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纳入“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板块,给予了重庆更强的信心。重庆市将紧跟国家战略,持续完善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机制,坚持“点、线、面”结合,推动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实施规模化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助力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抓数字赋能,支持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据统计,目前重庆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4.5%,位居西部第一。重庆市将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行动,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经营管理等全环节数字化应用和集成融合,深化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应用,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与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技术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定成为业界普遍认为的人工智能AI爆发式落地元年。重庆市将强化“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开展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行动,赋能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能级提升。
抓绿色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之一。重庆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园区1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高于国家9.5个百分点。下一步,重庆市将继续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突破点,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产品设备能效诊断,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体系“三级贯通”,深化拓展“工业绿效码”应用领域范围,加强与绿色金融工具联动,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重庆力量。
抓政策协同,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重庆市一直积极承接国家政策,鼓励企业争取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与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建立常态化项目对接共享机制,加大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实力度。市级层面对应设立“技改专项贷”政策,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叠加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贷款前两年利率接近0%。下一步,重庆市将持续加大政策供给,推动市级政策和国家政策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引导更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助力畅通市场循环。
抓服务支撑,增强企业转型升级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等内容。重庆是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其顶级节点已接入企业节点数量超4万家,标识解析总量超449亿次。重庆市今后将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支持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企业向数字化服务商转变,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保障。同时,重庆是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也是中国第五、西部第一个全球“设计之都”,重庆市将用好这张“金名片”,深化“两业”融合试点和服务型制造试点,提速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和全球“设计之都”建设。
展望未来,王志杰表示,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勇争先、深谋实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重庆制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