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与绿永恒的较量中,荒芜与生机的对抗从未停歇。于这片广袤无人的荒漠,“他们”以汗水为墨、以铁锹为笔,在滚烫的沙地上勾勒出一幅独属于运管人的“绿色”长卷。这画卷里,浸染着与胡杨同频的精神血脉——那些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英雄树,早已将忠诚坚韧的基因注入中铁电化运管额哈人的骨血。每一株在恶劣环境中倔强生长的幼苗,皆是“他们”倾注心血浇灌出的希望之花。

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到黄沙漫天、渺无人烟的广袤荒漠,车窗外,城市的繁华景象渐渐被连绵的黄沙所吞噬,“战场”也由此悄然铺展。不少人对额济纳的印象,始于那片璀璨如金的胡杨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胡杨林的背后,还藏匿着更为扣人心弦的故事。

额济纳,地处乌兰布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宛如一座孤独的堡垒,直面着风沙的肆虐侵袭,这里常年都在上演着风沙与责任之间的激烈角逐。“他们”本该是城市中的白领精英,如今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而艰辛的动作:在烈日下弯腰、挖坑。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听到过他们一句抱怨。“刚来的时候,一场沙尘暴把我吓得够呛,现在啊,听着风声都能睡得着。”作为额济纳运营维管段的一员,大家因“忠诚坚韧、守信自强、奉献担当、精彩永恒”的胡杨精神而扎根在这里。


铁锹与沙土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成了每日最激昂的“号角”。每天,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他们”便已开启新一天的工作。迎着初升的朝阳,手握铁锹,在荒芜的沙漠中种下一棵棵承载着希望的树苗。“挖土、栽苗、填坑、浇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都要重复成百上千遍。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让他们的手掌磨出了水泡,破了又结成厚厚的茧子;松软的沙地,每迈出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但他们依然坚定前行。

当沙尘暴突然来袭,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砂砾如利刃般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等到风停沙静,睫毛上早已挂满了细密的沙粒。然而,“他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心中那份对绿色的执着追求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在荒漠戈壁,即便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也难以完全抵挡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双手更是被风沙吹得干裂粗糙,布满了岁月的褶皱。

有人不禁疑惑,究竟图什么?在“他们”眼中,戈壁虽无情,却也别有一番诗意。在这里,他们见证了最为壮丽的日出日落;夜幕降临,璀璨的星空仿佛触手可及。 “哪怕只能挡住一粒沙,也是值得的。”如今,“他们”用青春在戈壁中谱写了一首最美的诗篇。当无数双手接过铁锹,这片曾被视作“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终将在人类的坚持与努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那些手掌上的裂痕,也不再是痛苦的印记,而是通向绿洲的希望之路。(高帅)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